bsp;那老太太听了只是笑笑说了一句话:“颠倒就好。若以后造桥有难,见到马骑人就会成功。”说着,
老太太与人马都无影无踪了。性潮一下领悟了 “颠倒”二字的道理,忙叫工匠把那腾飞的飞龙按放
在下面,又将地上的石狮放在上面,嘿!这下可灵验!石龙、石狮都变得活龙活现,看得大家眉开眼
笑。
性潮和尚为了让后人领悟神仙的显灵和工匠的艰辛,他动足了脑筋,想尽办法,把北面的石阶改为42
步大阶与20步小阶。又把南面的石阶改为42大阶与16步小阶。以后行人经过,上桥必须先走小步,再
走大步,下桥必须先走大步,再走小步,这样才能走过大桥。让人们从中知道神仙的恩惠与工匠师傅
的艰辛。
造桥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性潮请来了各路高手安原计划设计的五个桥拱也已以九、七、五的
分割,将大桥形成一个缓和顺势斜坡贯通两岸。不多时大桥基本完工。按照造桥规矩,要选定黄道吉
日、吉时,按放桥顶一块“镇桥石”,此石一放,造桥工程才能算胜利结束。但是烦恼的事体又来了
,叫啥这块镇桥石放来放去不服帖,量量尺寸,不差分毫,看看时辰,选得不错,那为啥放不进这块
石头泥?弄得性潮和尚走投无路。突然,他想起了神仙老太的一句话,叫啥,“造桥再有难,见到马
骑人。”天哪!世上只有人骑在马上,哪有马骑在人上的怪事呢?性潮相信神仙的灵验,下决心等来
马骑人,一天过去了,不见来,二天过去不见马骑人,半个月过去了,还是不见什么马骑人。这叫工
匠们急煞快,性潮的头也痛煞。一天中午,正当性潮急得团团转的辰光,突然,东边来了一个木匠,
肩上掮了一只“三脚木”(马)。性潮一看是“马骑人”来了,大喊起来:“快,马骑人来了,准备
把镇桥石放上!”说来也怪,只见那个掮三脚木的木匠走到桥顶中央,用三脚木往镇桥石上一笃,只
听见了“扑秃”一声,那块龙门镇桥石按了下去,还真是天衣无缝。
大桥顺利建成后,性潮和尚想到的第一件事,就在神仙老太住的草屋那里,挖了个池子,并与漕港河
连通,还用了大量的石头把池子四周砌成大铁锅的样子,中间嵌了不少鹅卵石,以此来纪念神仙老太
。日子一长,池子中游来了不少大鱼小鱼,不少善男信女买来了活鱼来放生。到明末清初时,每逢农
历初一,各寺和尚尼姑都聚在桥上念经,并将活鱼投入水中放生。所以,人们把性潮和尚造的这座大
桥,叫“放生桥”,那个挖的池子也被人称为“放生池”了。
讲述者:吴永康 42岁 高中 干部
记录者:沈其荣 42岁 大学 民警
1995年4月采录于曲水园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