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何处最江南,淀山湖畔朱家角。这座被誉为“上海威尼斯”的千年古镇,如今已成为众多游客探寻江南韵味的首选地。
漫步在这片水墨画卷般的水乡,朱家角正以其灵动的江南韵味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古镇核心区域3.08平方公里,九条老街、千余栋明清建筑依水傍河,三十六座石古桥如虹跨水。驻足漕港河上的放生桥远眺——碧波轻漾处,游船悠然划过,游鱼水间穿梭,橹声风语相和,古巷倒映成趣,都市喧嚣在此消散,唯余水波抚慰心灵。
治水新篇,重现一泓碧波
为提升古镇景区品质,朱家角今年聚焦古镇内关键水域,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着眼优化区域生态脉络,通过系统性治理和创新方式,显著提升了水体健康水平与环境承载能力,区域生态品质实现跃升。
通过源头管控,截污治污,攻克老街管位狭窄、历史文物悠久、建筑临水而建等难题,优先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重构雨水系统,再现江南水乡古镇傍水而居的水文化特色。
面对水体富营养化、沉水植被退化等问题,通过水草补植、生态修复等技术,构建起“水下森林”系统,实现“净水、控藻、活水”的综合效益。如今近岸清澈见底,深水区透明度达1.5米。
水润古今,流淌千年诗意
“江南水乡千般好,最美朱家角。”明代诗人徐渭的感慨,正被越来越多的游客亲身印证。据统计,2024年,古镇接待境外游客达164.2万人次。
清晨,古桥下橹声欸乃,朝阳映着老街黛瓦,恍惚间仿佛走入诗词中的意境。游客沿着青石阶缓步前行,触摸的是明清砖墙的温度;坐于岸边茶阁,品一壶清茶,望一眼波光,便懂了何为“江南水乡千般好”。这里的水,连起了三十六桥的风月、九条长街的烟火,也连起了古今相通的生活诗意。
“现在水质好了,游客都夸我们角里水清河畅。”码头摇橹船夫张老伯笑着说。盛夏时节,许多游客选择从码头乘船入镇,碧波倒映着马头墙,清风拂过水面,带来丝丝凉意。
朱家角的水,滋养了温婉的古镇。当晨曦为漕港河披上金纱,当月光在放生桥下流淌成诗,朱家角的水正以最江南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水乡新篇。
在这里,每一道波纹都是平仄,每一座石桥都是韵脚,每一艘摇橹船都在吟诵——这,就是朱家角写给世界的水韵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