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城隍庙位于朱家角古镇的漕河街69号,为青浦城隍的行宫。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从镇南雪葭浜原庙址,迁入现址,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朱家角城隍庙虽没有上海老城隍庙那样富丽堂皇,但具有古镇独有的古朴风格。
此庙宇有三大特点,其一:一般地方上的城隍庙都是座北朝南,庙门是朝南开的,而朱家角的城隍庙,却与众不同,庙门朝东幵,这里有一段与当地名仕王昶有关的故事。
正门临河有一座照壁,壁后就是城隍庙桥,庙门面对市河,正门门庭上有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陈莲笙题写的“城隍庙”三字。庙两边为东西辕门,正前有一对石狮,比之北方石狮的雄壮、威武,此处的石狮怀抱绣球及幼狮,线条柔和,显出江南石狮的灵性可爱。
城隍庙第二大特色是:大殿前面的古戏台,造型非常别致。进门左右有两个侧殿,再前有一石柱鱼脊,飞檐翘角的戏台,台前横额刻有“承平雅颂”四楷字,两旁石柱刻有一副对联:“筑斯台,悠也久也。观往事,梦耶真耶”。最精美的戏台穹顶是圆形的,是用160个斗拱盘旋上升拼砌而成,戏台的周围都是传统木雕,雕的是古代戏文.寓意深刻.引人入胜。
戏台前是一块用金山石条铺成的广场,过庙场便是正殿。露台荷叶纹石围栏雕刻古朴,应是明代遗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第三大特色是:正殿门上方悬挂着的大算盘,它打着“六六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八八八” 。其意思是:“六六顺,九九归一,八方平安”,也就是说城隍老爷既能精打细算,替老百姓过日子,又能保佑八方平安,希望他所保护的一方百姓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殿正中,供奉着城隍老爷与夫人的塑像。大殿下面的雕刻横梁,是城隍庙“三宝”之一,刀法精细,人物、戏文场面,栩栩如生。殿中央上面传乾隆下江南时敕封写着“福佑显灵伯”的一块匾。
大殿两侧为庑及其它附属建筑,旧时整个庙宇建筑众多,特别在大殿后有二棵千年古银杏,如今因雷电和虫害,南面一棵已经消失,但北面一株依然枝繁叶茂,银杏树后的一座砖雕门楼虽已破损,但雕刻精美,具有明代风格,实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