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华水彩艺术馆建筑
全华水彩艺术馆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西井街121号,紧邻课植园,原为朱家角富商马文卿家族住宅。入口为一座砖雕门楼,门楼上书“书馨兰芳”四字,用六朵四铺作斗拱,并施垂花柱,均为仿木构作法,精巧雅致。书馨兰芳意为家中书香氛围浓厚,文雅之气与高洁品行如兰花般芬芳四溢,长久流传,带有文化与品德寓意。这类题辞不仅是审美装饰,更是一种精神宣言,体现主人崇文重教、追求高雅品格的家风。门楼两侧放置一对石狮,造型憨厚可爱。艺术馆山墙装饰有观音兜,设计线条流畅,给人以飘逸的美感,象征着家庭和顺、子孙绵延。又因为和观音相关,在民间有祈福保佑、风调雨顺的寓意。
艺术馆内部共有三个小天井,每个小天井四周均为二层高的墙体或边廊,天井内种有爬墙藤蔓或绿竹盆栽,放置石桌石椅,用卵石细砖铺地,营造出内敛静谧的氛围。其中两个小天井的三面,其首层与二层均围以廊道,装饰有卐字勾杆及挂落,形成了室内外之间具有过渡性的灰空间。这些空间设计的手法,使得该建筑群既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也因廊道、天井、室内空间的过渡,而在有限的用地面积内,塑造出移步换景的丰富空间体验。用廊道联通的房间或作为水彩馆的展厅,或作为活动空间以及办公场所,各具功能。
全华水彩艺术馆缘起及展品特色
全华水彩艺术馆成立于2006年6月,是中国唯一专门收藏和展示当代水彩画经典作品的非营利性民营艺术馆。该馆由享誉国际的水彩画家陈希旦创办,致力于推动中国水彩画的创作与展示,同时也为全球水彩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提供平台。
全华水彩艺术馆的立馆宗旨是“集水彩名画,推水彩名家”,并始终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艺术馆自成立以来,已举办了陈希旦、雷雨、王维新、周刚、龚玉、杨义辉等十余位当代水彩名家的个人画展,以及上海、深圳水彩画会的联展。艺术馆的展品多以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为主,既包括朱家角本地艺术家的创作,也展示了上海知名画家的水彩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陈希旦创办全华水彩艺术馆的初衷源于他对中国水彩画发展的深刻思考。他认为,许多优秀的水彩画作品流向了国外,国内缺乏展示和欣赏的地方。因此,他决定在水乡朱家角建立这一艺术馆,填补中国没有专业水彩艺术机构的空白。选址朱家角不仅是对“水”与“彩”关系的深刻理解,也使得这个艺术馆成为了中国水彩画的新地标。
艺术馆不仅在水彩艺术的展示方面成就斐然,也带动了朱家角古镇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艺术馆的创办促进了当地人文环境的提升,使得朱家角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同时,全华水彩艺术馆还是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的策展单位,该展会是全球唯一的水彩画双年展,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参展,推动了中国水彩艺术的国际化进程。
全华水彩艺术馆的成立不仅为国内水彩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欣赏经典水彩画的机会,也为全球水彩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作为中国水彩艺术的代表性机构,艺术馆对水彩艺术的推动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彩画里的朱家角介绍
当笔墨与水乡相遇,便晕染出跨越十三载的时光诗篇。本次 “水彩画里的朱家角” 精选 20 余幅陈希旦老师的珍贵画作,将观众带入一场穿越四季、流转晨昏的江南梦境。这些创作于 2006 年至 2019 年的作品,是艺术家以心灵为笔、以岁月为墨,在朱家角的石板路与水巷间留下的深情印记。
朱家角的四季在陈希旦笔下各有风情。春日里,画中的水乡被嫩柳新绿包裹,晨雾中的石桥若隐若现,游船划过镜面般的河水,漾起圈圈涟漪,连空气都仿佛带着湿润的花香;夏日的画卷则充满生机,浓密的树荫遮住烈日,临河人家的窗台上摆着盛开的凤仙花,傍晚时分的河埠头挤满浣衣的妇人,欢声笑语随水波荡漾;秋日的朱家角染上温暖的橙黄,古桥的石缝间钻出野菊,夕阳为白墙黛瓦镀上金边,归鸟掠过布满晚霞的天空;冬日的画作则添了几分静谧,薄雪覆盖的屋檐下挂着红灯笼,河水冒着袅袅水汽,老街在暮色中更显古朴悠远。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阑珊,画作完整记录了水乡的时序流转。清晨的朱家角藏在朦胧的雾气里,早行的船夫摇着橹,木桨划破水面的声响惊起几只水鸟;正午的阳光穿过枝叶洒在青石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茶馆里传来评弹的弦音;傍晚的余晖为河道披上金纱,归家的渔船满载着收获,岸边的灯笼次第亮起;深夜的水乡褪去喧嚣,只有月光洒在水面,与岸边人家的灯火交相辉映,静谧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陈希旦老师以细腻的笔触捕捉着朱家角的日常与诗意,画中的每一座石桥、每一条水巷、每一处民居,都承载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理解。这些画作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对朱家角水乡文化的生动诠释,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与历史底蕴。走进这场展览,仿佛踏上一段穿越时光的水乡之旅,在笔墨光影中,邂逅朱家角最美的模样。
全华水彩艺术馆藏作品精品介绍
全华水彩艺术馆中收藏有丰富的中外水彩画精品,其中包括著名水彩画家阿尔瓦诺·卡斯泰格奈特的代表作《俯视》,卡斯泰格奈特是一位著名的乌拉圭水彩画家,他的作品以描绘城市景观和现代生活而闻名,《俯视》正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展示了从高处俯瞰的都市景象,以建筑和道路为主题,展现了车水马龙的都市氛围。他善于运用湿画法来表现光影和氛围,使画面充满动感和生命力。
馆藏作品《上海包子店》也是一幅名作,作者是大卫·帕斯科特,1944年生于英国伦敦,是当代英国著名的水彩画家,曾担任英国皇家水彩画协会主席。他的作品以细腻的写实风格和对光影的精准把握著称,尤其擅长描绘中国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厚兴趣和理解。《上海包子店》展现了上海街头一个典型的包子店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这幅作品采用水彩技法,细腻地捕捉了店铺的细节和上海的市井风貌,突出表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忙碌与和谐。画面中的人物生动有趣,传递出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帕斯科特以其精湛的技法,通过光影的变化和色彩的运用,突出了包子店的温暖与亲切感,给人一种温馨的、充满人情味的感觉。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上海的传统风貌,还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深厚兴趣和理解。
馆藏关维兴代表作《老汉》。关维兴是中国当代水彩画家,生于1950年代,活跃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他的作品以细腻的写实风格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刻画著称,尤其擅长表现中国北方农村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形象。馆藏作品《老汉》创作于1980年代。这幅作品以一位年长的农村男性为主体,画面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衣着细节,传达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气息。作品通过光影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突出了人物的坚毅与沧桑感,展现了中国北方农村男性的坚韧与质朴。《老汉》被认为是关维兴艺术风格的代表之作,体现了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传统水彩技法的精湛掌握。
全华水彩艺术馆社会公益事业介绍
全华水彩艺术馆一直积极推动社会公益活动,致力于艺术教育与社区服务的结合。自2016年以来,馆内多次开展有益于社会的项目,涉及艺术培训、创作支持和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了上海市及外地的公益活动。
2018年,馆内学术委员向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捐赠了以宋家老宅为题材的写生作品。同年,馆内还组织了赴安徽黟县、珠海和广西等地的艺术辅导与采风写生活动,积极支持当地的美术教育发展。
2019年,馆内继续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前往多个资助项目点进行美术辅导,并举办了与邹市明拳击馆的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创作防身拳术示意图。
2020年,馆内推出了武国强水彩静物网课系列,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水彩画培训。此外,馆内积极推动艺术教育与少儿美术辅导,通过“大手牵小手”项目,学术委员们参与了上海中福会少年宫的少儿美术教学,和上海东展小学的学生共同进行写生活动。
2021年,馆内继续开展“梦回朱里”亲子教育活动,并加强与上海闵行三中、鑫都小学和艺贝培训学校的水彩教育合作,通过采风、讲座和写生活动,培养更多水彩艺术爱好者。
2017年至2023年,馆内多次组织采风写生活动,覆盖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积极促进水彩画家与各地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此外,馆内还成功举办了国际水彩创作训练营,包括与约瑟夫·祖布克维克、赫尔曼·佩克尔等大师的合作,提供了高水平的艺术培训。
全华水彩艺术馆在推动艺术教育的同时,还不断拓展社会公益功能,成为上海市文化艺术场馆现场教学实践基地,致力于通过艺术启迪和公益行动,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陈希旦个人介绍
陈希旦,1936年生于上海,是中国水彩画界的杰出人物,也是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的馆长。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澳大利亚水彩画协会荣誉会员、美国全国水彩画协会注册会员及英国伯明翰水彩画会会员,他在水彩画领域的成就享誉国内外。陈希旦不仅是水彩艺术的倡导者,还担任着多个重要职务, 如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的策展人兼总评委。2014年,他还被选为法国国际水彩画大奖赛的总评委。
陈希旦的水彩艺术生涯始于1953年,从1950年代的成名到如今的九十岁高龄,他的艺术探索不断深化。他的作品以其鲜艳的色彩、流动的笔触和精妙的“干湿结合”技法闻名。尤其擅长表现水面波纹和阳光的透射,利用大白云毛笔和精确的色彩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既具有油画的厚重感,又保持水彩的灵动美感。
近年来,尽管年事已高,陈希旦依然坚持创作,他的作品展现了更加放松的笔触和主观色彩的运用,逐渐从写实向更具个人情感表达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变源于年龄的增长,但也体现了他对艺术追求的不断突破。作为中国水彩画的推动者,他见证并参与了水彩画从“小画”到“百花齐放”的发展,特别是他为水彩画国际交流所做的贡献,尤其是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的创办,促进了中国水彩艺术的国际化。
除了个人创作外,陈希旦对于水彩艺术的推广不遗余力。2006年,他在朱家角创立了全华水彩艺术馆,填补了中国缺乏专业水彩艺术机构的空白。艺术馆的成立,不仅促进了水彩艺术的普及,也为朱家角的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陈希旦还为水彩画“走出去”战略付出了巨大努力,希望年轻一代能继续推动中国水彩艺术的国际交流。
陈希旦的艺术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水彩画的历史变迁,更体现了他对城市景观、江南水乡和自然景色的热爱。他的作品,尤其是对上海和朱家角的表现,已成为这座城市和古镇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希旦的艺术生涯,正如他所言:“九十华诞,不是终点,而是艺术生命的新起点。”他的水彩画不仅是对生命的艺术表达,也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全华水彩艺术馆(地址:上海市青浦区西井街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