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021-59240077

朱家角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二章 高标准建设先行启动区

2021-12-10 来源:朱家角人民政府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一)加快推进道路交通项目
打造示范区骨干交通网络。结合省市对接道路开通情况、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以及一体化示范区城际铁路,谋划打造以轨道交通17号线朱家角站为核心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配合做好道路连接线研究,并协助研究开辟新的跨省公交线路。
畅通跨省道路连接。配合全面实现复兴路对接昆山曙光路建成通车,完成盈珠路改造升级,同步推进公安卡口建设,加强朱家角镇与淀山湖镇的道路联系。深入排摸省界地区村道现状,研究制定跨省毛细血管道路畅通计划。
进一步完善快速交通。积极配合做好青浦大道前期工作以及新开G50高速青浦大道匝道工程,积极争取G50高速朱家角出口扩建改造,进一步畅通与虹桥商务区、松江区的快速交通联系。
(二)加快推进功能设施项目
加快推进重大功能项目建设。推动复旦兰生学校、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复旦医学中心、淀山湖福利院、联实养老院等一批服务一体化示范区的重大功能项目建成投用,提升区域节点功能。
协助做好复旦青浦国际医疗中心建设。积极做好复旦青浦医学园区和国际医疗中心的空间腾地等配套工作,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研究院、康复医学研究院、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老年健康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人工智能与转化研究院等学科研究平台,引进国际高端医疗品牌,提供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医疗服务,到2025年,初步建成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创新园区。
构建区域性卫生健康服务格局。依托朱家角人民医院,立足青浦、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协助打造“一体”(长三角智慧医院)、“两翼”(长三角智能诊断与会诊中心、长三角智慧病房)、“四大功能”(基层互联网医疗应用实践、互联网医疗政策应用研究、互联网医疗教学、健康科普传播)的区域性卫生健康服务格局。
(三)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项目
切实提升淀山湖生态质量。大力推进淀山湖周边及沿岸地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和农业污染治理,到“十四五”期末,淀山湖水质除总氮外所有指标达到IV类(总氮V类)。
完善生态空间功能。推进青松、G50、拦路港等重大跨区域生态廊道建设,配合建设太浦河清水长廊,打造高品质的生态景观,拓展生态休闲空间。落实淀山湖岸线综合治理,加强与淀山湖镇、金泽镇对接,共同推进环淀山湖岸线高品质贯通,协同打造一体化的环湖生态景观廊道和慢行交通系统,实现还岸于民。以吸引和汇聚区域人群为目标,串联历史人文、生态体验、运动休闲等各类资源点,形成满足多元人群需求的复合型游憩休闲网络。“十四五”期末,全镇骨干绿道达到XX公里。

二、促进服务互联互通
(一)促进公共服务共享
探索区域公共服务共享机制。打造不受行政区划和户籍身份限制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跨省就业补贴机制。落实一体化示范区卫生信息和医疗服务监管互联互通互认机制,以及卫生监督执法、传染病防控、急救联盟、家庭医生服务规范标准;探索推动跨区域医联体建设,建立居民就医绿色通道。
积极提升同城体验。推进重大文旅活动联办、公共文旅资源互通,策划推出文化走亲、联合推介等活动,积极筹办各类跨区域的体育活动和赛事。在公交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积极争取各地居民享受同城待遇。
(二)促进审批服务互通
做实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认真落实和推进一体化示范区高频事项跨区域互联互通,强化功能整合,打破固有行政化思维,建立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并与吴江、嘉善全面对接,深化“收受分离、异地可办”的三地通办模式和 “一口受理、综合办理”的行政服务水平,逐步破除阻碍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体制瓶颈。
协助推动审批服务标准统一。配合对企业开办等高频“一件事”的所需材料、办理流程等进行梳理,促进跨区域行政审批标准一体化,实现“最少时间、最少环节、最简材料”的最优标准办理。充分发挥一体化示范区企业登记服务站作用,设立服务专窗,为三地提供跨区通办、证照联办等特色服务,并承接青西三镇有关企业登记注册事项。推广一体化示范区三地自助机应用,实现电子证照等数据信息跨区域互认共享。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差评和投诉问题调查核实、督促整改和反馈机制。
(三)促进社会治理融合
共筑社会安全护城河。协同做好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安防联动,完善道路卡口安检制度,推动跨区域社会治理融合。
推动一体化示范区统一人才评价体系。认真落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暂行办法》,针对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聚焦职业资格、职称和继续教育学时,突出“跨域、互认和共享”,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人才使用壁垒。
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对跨区域矛盾开展联合调处,强化应急管理合作,共同打击跨区域无证经营,以及非法转移生活垃圾、建筑渣土、危险废物及乱堆乱倒乱排等环境污染违法行为。
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健全市场监督管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针对食药品产销的各个环节打造区域协调的市场监管机制。积极联合示范区其他地区共同推动长三角消费者权益保护一体化。努力推动建立统一的公共信用管理制度,参与制定统一红黑名单认定标准和信用修复标准,推进结果互认应用。

三、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一)挖掘文化旅游内涵
深入开发文化资源。持续推动古镇区和老镇区更新,加强历史风貌的保护,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挖掘、创新和发展,加强对古镇特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开发与利用,塑造“村村有文化特色、居居有文化故事、处处有文化景观”的格局,打响江南文化品牌。重点实施镇域内水乡民居、江南园林、城镇公建、工业遗存等点状更新和组团活化,深入挖掘和打造王昶纪念馆、文史馆、席氏厅堂、珠浦电灯厂、阿婆茶楼、江南第一茶楼、涵大隆酱园、童天和国药号、大清邮局、课植园等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完善文艺创作与表演的业态布局,形成一批江南文化创新场景。盘活现有历史存量资源,建立形成政府、社会和市场多元化的供给体系,积极引进文化项目,带动提升文化服务设施的效能。举办高规格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商、旅、文互动融合,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共建一体化文化旅游圈。积极参与一体化示范区与规划协调区的古镇群落和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积极推动朱家角、练塘、金泽协同建设示范区文化枢纽,促进与吴江、嘉善等地区的联动合作,加强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和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努力打造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力度。坚持历史文化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延续性原则,全面锁定整个区域的建筑、古迹、遗址、街区,加强朱家角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利用,延续城镇肌理、体现城镇底蕴。开展朱家角船拳等非遗资源、摇快船等民间习俗以及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活化利用,最大限度地传承好历史文化记忆和内涵。在遵循历史建筑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公共功能、公共空间作用,积极探索长期租赁、整体包租、房屋置换等方式实现保护与利用,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提升。
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平台。推动“江南文化研究院”实体运作,发挥高校智库优势,挖掘历史文化名镇资源,举办江南文化高级论坛,积极争取设立“江南文化博物馆”和市级非遗展示体验基地。认真落实“江南水乡古镇”项目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相关工作。
(三)强化文化品牌推介
打造传播乡村文化品牌。积极打造朱家角国际交往服务区,搭建与国际对话的桥梁。大力宣传七村七彩记忆,逐步建设各有特色的乡村展览馆,充分借助民间藏书等资源、群众体育等基础,打造藏书交流、舞狮舞龙等特色乡村文化活动赛事,丰富朱家角文化品牌内涵。
打造传播江南文化品牌。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共同建设江南文化展示传播体验载体群落,积极争取设立或改建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系统推进朱家角江南水乡文化品牌塑造与营销,谋划拍摄《水墨江南朱家角》等微电影,研究激活田歌音乐剧《角里人家》等文化演出,通过朱家角镇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网络,助推“江南古镇朱家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编辑:朱家角
第一章 朱家角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蓝图
第三章 高起点推动新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