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节庆文娱

    船拳、评弹、桨板、艺展……朱家角古镇秋日艺旅全攻略请收好~

    【 2025-10-09 】 作为2025最江南青浦文化旅游节十大乐游计划之一,朱家角古镇2025沉浸式文化季十月场以月映角里 艺荟金秋游为主题,每日九大主题活动、三大非遗展演同步开启,邀您步入金秋的水乡画卷,触摸历史,对话古今。 传统焕新 水乡演艺沉浸体验 《舷歌武韵》船拳 展现刚柔并济的船拳魅力。配合秋夜灯光与桨影,再现武韵水韵两相融的视觉盛宴。 《水阁评话》评弹 吴侬软语搭配水波轻漾,延续九月月下曲会的浪漫氛围,更添秋意温柔。 《亭畔水磨》昆曲 延续八月水榭听曲的雅趣,于古亭水榭间演绎古调新声。结合秋色点缀,打造视听双 【详情

    秋水映画境,江南启新篇!2025“最江南”青浦文化旅游节即将开幕

    【 2025-09-26 】 秋风执笔,点染一川烟雨; 水乡展卷,写意六千春秋。 2025年金秋时节, 恰逢十四五收官的丰收之年, 上海正全力绘就习近平文化思想 最佳实践地的崭新图景。 青浦区立足于全面打造 中国古镇入境游第一站 都市居民微度假首选地 六业融合发展标杆区的战略定位, 以一场乐江南趣青浦 为主题的文旅盛会, 在这片藏着上海之源 深厚文化的土地上, 让大家好好感受青浦的江南韵味! 壹在青浦,寻江南的诗意与丰收的热闹 这个秋天,来青浦走走吧~ 在青浦,你可以触摸崧泽文明六千年的深沉温润,也可以沉浸于江南古镇的桨声 【详情

    2025「一年一度露营大会」向野而生,9.25-28,逃离格子间,城市中央撒个野!

    【 2025-09-26 】 秋风送爽,桂香浮动, 正是露营好时节! 一年一度的青浦露营大会 即将来袭 9月25日至9月28日 我们在青浦最美的户外场地等你来野! 本届露营大会 以自然、生活、相聚为主题, 集露营、市集、音乐、体验于一体 带你暂别城市喧嚣, 拥抱秋日野趣。 AUTUMN CAMPING六大主题区域,承包你的野趣周末 星空草甸间的自由呼吸之地!帐篷为顶,草地为席,星光为灯。这里汇聚了文创手作、特色轻食、精品咖啡、在地农产等丰富摊位。逛吃逛买,发现独特好物,感受不设边界的市集烟火气。 ✅凯莉朵Gelato✅ 凯 【详情

    十一邂逅水乐堂:聆水韵,游画境,畅游青绿山水间

    【 2025-09-24 】 9月中旬,水乐堂化身为 地素DAZZLE 青绿冬装大片取景地和发布现场 禅意撞节拍,东方碰西方,古典混摩登 水载乐,乐拥水,一拍即合 老传统与新设计织成同一束光 顺着衣褶的流动翻山越岭 描出一幅侠气盈盈的东方山水 十一长假的第一天 欢迎大家来水乐堂 听水、玩水、体验水乐课堂 拥抱青绿逛江山 👇 人为什么要听水? 人为什么要听水?因为水是大自然、地球和心灵的驱动力。 水的各种存在形式:井、溪、河、湖、海、雨、云、血、泪 都和大自然及人的构成与生存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水是我们得以生存的环境和精神支 【详情

    光影节朱家角怎么玩儿?

    【 2025-09-24 】 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青浦分会场以生态之光流光涟漪,星火溯光为主题,将于2025年9月21日至10月11日璀璨举办。 青浦分会场以西虹桥商务区潮起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灯火万家、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千里千年三大光影游线为脉络,演绎青浦最江南的文化底色与上海之源的历史记忆,共绘现代化枢纽门户的示范形象。 朱家角古镇作为本届光影节青浦分会场的六大核心打卡点位之一,以古韵唤新生,以光影叙江南。 这里既有长街十里,店铺千家的市井繁华,又有荇藻牵衣,鱼戏砚台的水巷灵动,更有三十六桥明月夜的廊桥景致,这里拥有你对江 【详情


更多【节庆文娱】......

民风民俗

    喝早茶

    【 2012-12-27 】 朱家角人有喝早茶习俗,而且喝茶还能喝出许多花样。每天晨雾未消,朱家角放生桥下、漕港河畔的新开茶馆里,早已欢声笑语,茶客满座。来此处喝茶者都有一席固定位子,任凭风吹雨打,位子的主人始终如一,既有进镇卖菜的老农,也有本镇的常人百姓。一副大饼油条,一碗油汪汪的浇头面,和着一壶滚烫的红茶,虽比不上广东早茶丰盛,且也悠哉乐哉。   茶客们边吃边谈社会新闻,边喝边侃镇上的生意和发展,多是探讨如今政策及生活的变化,更多的是相互交流各种各样的信息。偶而也有些城里来的头道客,来茶馆小坐解乏,独酌独饮,远眺隔河的秀 【详情

    朱家角的摇快船

    【 2012-12-27 】 朱家角,湖荡密布,河道纵横交错。过去,出门一支橹,路在水上铺,老百姓走亲访友,上街买卖,出入来往全凭舟楫。生长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掌舵摇橹的高手。如此平常的农家划船如何发展成一项盛大的水上民俗?据说清朝顺治年间,老百姓在农历七月二十七日前往位于淀山湖中的三官堂庙朝拜焚香,回朱家角赶庙会时,在漕港河进行自娱自乐的水上竞技表演。久而久之,便有了摇快船的习俗。 太锣、大锣、铙钹   摇快船的表演规则为:五人摇大橹、四人摇矮橹,大橹矮橹十八人,分两组替换,中棚锣鼓手四人,头浆一人,每艘快船上共有二十三人, 【详情

    朱家角的拳船

    【 2012-12-27 】 本镇南港村张家埭,是青浦、昆山、松江闻名的拳船之乡,每逢节日,总要表演。拳船为4-5吨之木船,前置大园桶插入刀、枪、戈、朝,后舱搭彩棚,船梢搭梢棚与舱棚相连,亦是双橹出跳,船上配拳师10人,外饰彩衣,五彩缤纷,醒目耀眼。于锣鼓声中轮番在船头竟相献技,表演拳种有:杨家短打、二进、六进、三套。均属少林派,相传为南来之少林和尚所传授,因在不足两平方十摇晃不停的船头表演,只能走三角步,舞刀使枪,耍剑弄棒,南拳北腿,尽情表演,真是个个身怀绝技。   表演器械有枪、单刀、双刀、大关刀、一字浪耥、牛角、刺毛棍 【详情

    划龙船

    【 2012-12-27 】 宋代应熙在清龙赋中,曾描绘赛舟盛况日:龙舟极海内之盛,佛阁为天下之雄。抗战前西乡农民,每年端午举行划龙舟活动。舟分乌、黄、白、青几种,船舱装龙身,船头装龙头,船梢装龙尾翘高丈许。龙身披衣或漆成龙彩。舱内安4~ 6对桨座,桨长1.5米,配8~ 12名桨手,身穿背心,标有勇字,或身穿对襟短衣,密挂钮扣,头包毛巾,为威风。船尾大小双橹,三人挡橹、三人扯绷、一人立船尾,操丈余大桨、当舵。头尾各倚一武生,前者手扶铁杆手执武器,后者背插族旗,头插长翎。划桨吆喝声号,以示步调,相互鼓动。舟不赛快慢,由租聘人供 【详情

    音乐船

    【 2012-12-27 】 古镇古色古香之典雅文化艺术的又一特征,丝竹班早在清代中叶,盛行古镇,所谓丝竹,系指二胡、琵琶、三弦、秦琴、曲笛、箫、笙等丝弦管竹乐器,具有音色清丽柔美。音响细腻典雅之特点,其代表曲目有中花六板、三六、竹街、慢三六、慢六板、云庆、欢乐歌、四合如意,俗称八大名曲、每种乐器上均饰有龙凤彩头,银珠闪烁,五色缤纷。丝竹古有洋台打唱,每班4~6人,有一套装潢台摆,每逢喜庆节日、迎神赛会、举办婚事均应邀演奏,吹吹唱唱,气氛热烈非凡,且具民族特色。平时一般为嫁娶喜庆之助兴。在赛船上演奏增加气氛,更是锦上添花。 【详情


更多【民风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浦朱家角非遗·牛角镋舞

    【 2021-11-17 】 牛角镋,是从牛身上取得牛角,制成的长兵器,约1.6米长,百来斤重。牛角镗表演动作有拦、绞、压、架、顶、搠、挑、撩等八种,手法步法以弓、虚、桥马步为主,路线分四门八角,防守严密,善诱巧取,下盘稳扎、灵活多变,势势相连,环环相套。由于表演者一脚踩中心,牛角舞头顶,从而接近于舞蹈。   在水乡朱家角,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漕港河进行摇快船表演,牛角镋舞也在船头上表演,至今约有200年历史。表演时,有锣鼓队在旁,每到精彩招式和造型时,配上鼓点和锣点乐,精彩夺目。   2011年,牛角镋舞列入青浦区级非物质文 【详情

    青浦朱家角非遗 童天和药号膏方文化

    【 2021-11-17 】 膏方又称为膏滋,是将药物反复煎煮至一定程度后,去渣取汁,再浓缩,加入适当蜂蜜、冰糖(糖尿病人用木糖醇)煎熬成膏。膏方在我国有近2000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则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等共40多部;王焘《外台秘要》也有煎方六首。   在朱家角古镇大新街上,坐落着一座大众熟知的中药房童天和国药号。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至今还在坚持经营中药。 【详情

    青浦朱家角非遗·摇快船

    【 2021-11-17 】 摇快船是清朝顺治年间形成的民间习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老百姓在农闲时节(农历七月二十七)在漕港河以船为载体进行自娱自乐的水上竞技表演。   摇快船的表演规则为:五人摇大橹、四人摇矮橹,大橹矮橹十八人,分两组替换,中棚锣鼓手四人,头桨一人,每艘快船上共有二十三人,配上经典的吹打乐五龙船和水锣经,摇船时可谓金鼓阗沸,拔浆如飞,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势。   摇快船表演深受乡民欢迎,经久不衰,成为青浦水乡朱家角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青浦摇快船列入青浦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情

    青浦朱家角非遗·船拳

    【 2021-11-17 】 船拳是在船头上演练的武术套路,南派少林的一个分支拳系,因在船头上表演,故称船拳。船拳秉承南拳,又兼收各派之长,形成了独特的拳术风格,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水道行船防身方式,后又逐步发展成为江南传统水上表演项目。   朱家角镇南港村张家埭的船拳历史悠久。整个套路从起势到收势,发力范围仅在一只八仙桌大小的船头上施展故名桌拳,整个造型犹如一朵悄然绽放的梅花,又名梅花拳。拳法特点注重东、南、西、北四面相围合,开门小、重心低、自身稳,施展挙脚都以内劲发力,可守可攻,短小精悍,节奏严谨,上下贯通,自成特色,种类丰 【详情

    青浦朱家角非遗·民间文学淀山湖传说

    【 2021-11-17 】 淀山湖传说是淀山湖周边的人们在漫长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传说故事的总称。关于淀山湖的传说涉及年代从秦朝直至现代,时间跨度2000多年。宋、元以后,江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淀山湖一带成为士人隐居、读书、著述之地,渐成文化繁荣之地。   淀山湖传说是老百姓运用本地方言,以淀山湖为主要对象,结合相关人物、史事、动物、特产、风物等展开丰富想象,以叙事方式讲述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从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地名演变类、人物传说类、史事风物类、动物特产类等。这种口头文学还在田间地头、屋檐桥头,三五成群以自娱自 【详情


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珠溪名人

    沈荃

    【 2021-12-09 】 康熙皇帝的书法顾问-沈荃   沈荃(1624~1684年),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意讲充实之为美而命名),今上海朱家角沈巷人。他书法盛有名声,学董其昌、米芾,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著有《充斋集》、二百六十六卷《清史稿》等。   沈荃自幼聪敏好学,博学多览,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广知天下事。他幼年丧父,服侍母亲极为孝顺。清顺治九年(1652年),沈荃以江南青浦籍,登一甲三名进士及第,后又升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至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   沈荃性格刚直,敢于直谏,为官清廉。他喜好诗歌 【详情

    黄世昌

    【 2013-05-21 】 黄世昌:从能工巧匠到建筑大师   朱家角有10余家水木作,工人约300名。其中承包营造课植园的黄世昌水木作实力最雄厚,有上百名工人,自办砖瓦石灰窑、打铁铺、木行、圆作、方作、油漆铺等等。《青浦县志》   英雄不问出处。若打听黄世昌何许人也,谁也说不清。没人为他立传,没人为他画像,甚至连生卒年代也不详,只能估计生于清代晚期朱家角。但古镇老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能工巧匠。是木匠出身还是石匠出身?老人说法不一。能眼见为实的是:古镇老街上流芳至今的地标景点建筑:大清邮局、王剑三宅、珠浦电灯厂都是他承建的杰作 【详情

    蔡祖煌

    【 2013-05-21 】 蔡祖煌 男,1934年9月出生。上海青浦县朱家角人。汉族。大学学历。俄、英语均可读、听、说、写。中科院地质所研究员,中科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常委。主持创建地震流体地质学,积极参与创建资源环境水文地质学的活动,提出海水入侵的动力学理论,用同位素方法研究解决了一系列水文地质问题。对科研成果进行哲学概括,提出理智功利主义的哲学主张,在21世纪中国面临的挑战学术座谈会上交流《用思想文化建设保证经济建设、以理智功利主义推进理性复兴》的论文。致力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业余研究哲学(含逻辑学、美学)、科 【详情

    蔡其恕

    【 2013-04-19 】 中国精密仪器工程教育的开拓者   蔡其恕,测试计量技术学家和精密仪器工程教育家。中国精密仪器工程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专业的创建者。长期从事仪器仪表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精密仪器工程和测试计量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发展我国仪器仪表学科与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蔡其恕,1904年1月18日生于上海市青浦县朱家角镇。自幼聪颖好学,5岁时即进入其伯父设置的一隅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先是考入松江省立第三中学,一年后转入上海市民立中学就读。1920年到同济大学德文补习 【详情

    陈莲舫

    【 2012-12-27 】 陈秉钧(1840~1914)字莲舫,号庸叟,又号乐余老人,清末医学家,约生于1840年,卒于1919年,江苏青浦县(上海市)人。世代为医,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到他时已是医传第19世,所以他治印谓十九世医陈。他的曾祖父陈佑槐,祖父陈焘,父亲陈垣,都以行医为业。而他少年习儒,业至廪生,补生员,据黄寿称:莲舫亦诸生,曾入龙门书院读书。后纳赀为官,入京任刑部主事,因仕途坎坷,遂归故里,潜心医学。由于他有一个医学世家的便利条件,自幼在习儒的同时,随他的祖父陈焘学习医学,随诊左右,尽得家传,加上他学习刻苦, 【详情


更多【珠溪名人】......

建筑和民宅

    永泰元布行

    【 2021-11-17 】 永泰元,古镇规模第一布行(作者:张安朴)   衣食住行皆是根本,而最大的布行,也创立于此。   在过去,朱家角绸布业有永泰元、恒大、高义源等好几家店铺,这其中名号最响,业务最大的,便是永泰元绸缎局。   永泰元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设于北大街,原名永泰源,民国十四年(1925年)吸收元号油车股本,扩资改组后易名为永泰元。   永泰元资本雄厚,业务兴旺,冠同业之首。主要经营绸缎,呢绒,棉布,兼营顾绣,礼服,兜纱等,鼎盛时期库存绸布价值3万元,流动资金3万元,放帐3万元,年营业额12~ 【详情

    元号油坊

    【 2021-11-17 】 元号油坊,为朱家角当时规模最大的油坊。   在朱家角的历史中,米与油是其富饶发达的根本,亦是不可绕开的话题。清光绪五年(1879年),镇上首富蔡氏兄弟开设聚源元油坊(亦称元号油坊),为青浦最早一家规模型油坊。   继首家油坊开业之后,蔡氏家族又开设了聚源全,聚源泰两爿油坊。三家油坊每年在菜籽登场开榨季节,雇用大批季节性打油工,每家近百人,日夜操作,大量加工食油,每天加工菜籽约七千斤左右,出油率在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之间。后来经营规模日益庞大,高峰时,三大油坊日收油菜籽120万-130万斤。由于管 【详情

    茂林馆

    【 2021-11-17 】 茂林馆,唯一留存至今的饭店(作者:张忆周)   茂荪馆的前身,叫茂林馆,位于北大街,在曾经人潮鼎沸的市镇上,也许并不算最亮眼的一家,也不是最早的一家,但却是现在唯一留存下来的一家。   茂林馆店主韩姓,名盖黄义顺、长兴馆之上。雇有名厨高手,以善于烹饪水乡名菜,闻名遐迩,其中火夹肉、鳝燠面尤为特色菜。1956年对私改造时,为合作商店之一,仍以原名对外营业。   茂荪馆与过去已有很大不同,但传承至今的响油鳝丝,依然为人津津乐道,倘若来朱家角,不妨点上一盘,尝一尝地道的古镇味道。 【详情

    震泰钱庄

    【 2021-11-17 】 震泰钱庄,朱家角第一家钱庄(作者:杨顺泰)   震泰钱庄始于光绪十八年,朱家角第一家钱庄,停业于清末。   朱家角物丰民富,金融业自然也风生水起。光绪十八年(1892年),朱家角镇东瑚瑎港新办震泰钱庄,成为朱家角历史上第一家钱庄。   震字取其威慑、威震四方之义,以此形容权威大,有一定的影响力;泰取之于泰山,自古便被视为是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的象征。震泰即寓意着其一直以来雄厚的金融实力和影响力以及长盛不衰的盛景。   震泰钱庄经历风雨飘摇,停业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随着米行、油坊的崛起, 【详情

    恒源米行

    【 2021-11-17 】 朱家角地处江南水乡,四乡物产丰富,盛产稻米。在日渐发展的商业中,米业兴起较早。早期米市,以牙行形式出现,不用本金,农民的粮食交牙行后,牙行主转手卖出,从中牟利。   清同治年间,朱家角当地人李某开创恒源米行,规模较大,是朱家角镇有记载的最早米行之一,后由席子佩、赖嵩兰、吴启文三家接办合营,改名为恒益丰。到清末民初,创建的米行大大小小共40余家,其中恒益丰、合丰、正余、全号规模最大,合称朱家角四大米行。   如今,米行的踪迹已然不可追寻,只有东井街河畔的粮仓还傲然挺立。现在,在尚都里北岸的建设中, 【详情


更多【建筑和民宅】......

历史典故

    晚清名医大胆预言百年后的中国 如今全应验

    【 2024-08-31 】 晚清时候,中国处在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在晚清时候却有一位名医,白天在医院里给人看病,晚上就在自己书房里写小说。 虽然这名医写的小说遭到鲁迅等文人的批判和嘲笑,认为他是在胡说八道。但实际上,他在小说中描绘的细节和场景,与现在中国是非常惊人相似的,可以说是一一地应验。由于这个名医预测的准确性,以至于世人都说这个名人有先知先觉的能力。 陆士谔的履历 这个大胆做出预言的晚清名医叫做陆士谔。他1897年出生在上海郊区千年古镇朱家角的一户书香世家中。大概朱家角这个地 【详情

    铁锈桥为啥改名接秀桥

    【 2012-12-27 】 在朱家角镇的西面,有一顶古老的石板桥,名叫铁锈桥。   听说在清代乾隆年间,朱家角出生的高官王昶在京城为朝廷忠心耿耿服务了几十年。后来年过七十的王昶觉得自己身体日渐衰弱,想要告老还乡。乾隆皇帝也非常体谅他,打算留他在京城过了年再走,就对他说:现在是冬天,天气太冷了,到明年春暖花开时,你再回去吧!王昶答应了。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王昶就要回到家乡朱家角了。王昶是个清官,从北京水路回来时,轻船简装,一点也不张扬,乘的只是普通的木船。朱家角人得到了王昶年事已高,即将荣归故里的消息后,天天在铁锈桥上 【详情

    沈万三讨娘子

    【 2012-12-27 】 沈万三小辰光跟祖父、父亲在朱家角西漾淀边靠种田、养鱼、赶鸭过日子。   有一天,镇上有个算命先生从沈家门口经过,看见个子不高的沈万三在塘里捉鱼,他把沈万三从上到下端详一遍后说,这个小囡将来要发大财的,小运在本地,大运在外面。沈万三听了这句话,对祖父、父亲说,我要到外头去闯闯。开始祖父不答应,因为他是大孙子,在外面闯,万一出了事怎么办?经沈万三横讲竖讲,祖父、父亲同意他出去闯一下,并叮嘱他: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坏事。   沈万三背了小包裹离家闯荡了,一路走到南浔乡下,天暗下来了,带的干粮吃完了,肚子 【详情

    沈万三献宝

    【 2012-12-27 】 明朝洪武年间,朱家角井亭港西漾淀有个大财主沈万三,富得用斗量金,用担挑银。   这时朱元璋初定天下,建都南京。一次,朱皇帝碰到一件怪事:金陵城东南角城墙突然坍塌,倒坍地方还钻出一头怪兽,那怪兽长得十分怪异,猪头、牛尾、马脚,经常深夜出来吃人,弄得京城人心惶惶。朱元璋无计可施,急召军师刘伯温,商讨迁都之事。   军师刘伯温,才智超群,上知天文地理,下通人间百事,还能预测今世未来。刘军师掐指算算,叫皇帝放心,他有一个万全之计。原来这头怪兽叫猪婆精,本是赵公元帅的坐骑,六十多年前,赵公元帅手下的财帛星 【详情

    性潮和尚与放生桥

    【 2012-12-27 】 在青浦朱家角漕港河上有一座五孔拱形大石桥,这座石桥不但有名气,并且很神奇。那么大石桥是啥人造的?大家讲是慈门寺一个叫性潮的和尚发起建造的。那性潮为啥不专心吃素修行,偏要在这大河上造这座大石桥呢?事体还得从性潮这个名字讲起。   明朝晨光,朱家角有一家人家,夫妻俩靠贩蔬菜苦度光阴。一年,妻子有了身孕,丈夫又是高兴又是担心,担心的是添口养丁,生活担子越来越重,所以他没日没夜地做。由于过度劳累,男人染上疾病,舍手人间。正梁一断,一家人的生活全落在已有六、七个月身孕的妻子身上。只见她每天挑着蔬菜来到漕港 【详情


更多【历史典故】......

朱家角的桥文化

    放生桥

    【 2012-12-12 】 放生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长 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古时24里长漕港河仅此一座大桥,南堍为朱家角镇,隔岸为井亭街,因地处淀山湖要冲,元代时,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四百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桥,极不容易。该桥设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减小,材料大大节省,这对当地缺乏矿山资源,造桥石料全靠外运来说是十分经济的。桥拱主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法,加强拱石间的联 【详情

    福星桥(西栅桥)

    【 2012-12-12 】 福星桥建于清雍正二年(1774年),在镇的西市梢,古时水乡市梢大多没有木栅,为安全每到晚上关闭栅门,禁止外来船只通行,所以这里为瑚瑎港西栅口,故又称西栅桥,亦称西石桥。 福星桥现保存完好,高大挺拔,桥面麻石斑驳,桥基石缝中伸出几株小树,又显现出几分秀丽和潇洒。两边桥楹柱上镌刻着:潮涌越水飞龙卧,云接吴山挂月钩;一水锁住佳气绕,千年环见彩虹垂。桥联有景、有情、有味,道出了三泖九峰边的水乡之雅趣幽情。这是一首优美的借景抒情诗,确切地 描述了古镇地处吴越交界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水乡泽国的秀丽风光。登桥远 【详情

    一里桥、二里桥、三里桥、四里桥

    【 2012-12-12 】 北漕港过放生桥东流后,在南侧有多条支流。支流口建有一里桥、二里桥,一里桥初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夏传诗募建,易名为树德桥。民国版《青浦续志》卷五载:光绪年间,里人蔡承烈捐资修理。此桥为石墩木面梁桥。   二里桥于乾隆三十六年陆嘉宾重建,可见初建应在清代初年,可惜无史料记载。清代张梦螯《二里桥野望》诗云:短掉漕溪外,禾田穗稻香。渔罾扳细雨,雁字写斜阳。小港村庄曲,平桥客路长。白蘋与红蓼,萧瑟醮秋光。可见诗人站在桥头所见秋日中的稻禾、渔船、飞雁、村落的旷野美景,抒发了心旷神怡的心情。   【详情

    塔桥、钮家桥、迎祥桥

    【 2012-12-12 】 东瑚瑎过中观音桥后,原来有一支向东的分支河流,称祥凝浜,此浜弯弯又分出两条支流都直通北漕河。就在祥凝浜路上,依次跨有塔桥、钮家桥,迎祥桥。塔桥初建应更早,史料无记载,但传说桥北侧曾有慈门寺所建之塔,至于什么塔,也无从从考证,笔者分析慈门寺建于元代,明嘉靖时遭倭寇焚毁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多次募修、扩建、传说慈门寺能容僧千人。慈门寺在明万历赦赐碑额明远慈门寺,从此大兴土木,曾建庙宇所需的浮图是完全可信的 ,所以塔桥因此而名。笔者认为塔桥应初建于明代。钮家桥就是凝和桥,北堍是石街,南堍在司弄里, 【详情

    寿宁桥、蕣塘桥

    【 2012-12-12 】 在瑚瑎港过大生桥后,又有一支南行分流为圣堂浜,圣堂浜南行后,又分流出东、西两条小支流,能沟通南、北漕港河。圣堂浜东有真武庙,俗称圣堂,西有关帝庙。关帝庙前有寿宁桥,俗称关帝桥,乾隆十八年(1743年)由僧古涛重建;真武庙前有蕣塘桥,俗名圣堂桥,乾隆四十二年里人夏云龙募款重建,由此可见这两座桥初建应在清代初年。清代寿宁桥下也设有水栅门,防范从南面水路进犯的盗贼。   圣堂浜这一带在清代风景犹佳,清代王肇和《寿宁桥晚眺》诗中这样描写:偶步溪桥延望,夕阳远景都佳。红蓼白蘋水际,丹枫翠竹云埋,一带垂杨远 【详情


更多【朱家角的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