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021-59240077

历史典故

城隍庙的神仙题字

2012-12-27 来源:朱家角

朱家角城隍庙的戏台上有个由160个斗拱组成的圆旋形顶部,这可是一道别致、罕见的建筑工艺哪!就在这斗拱顶上,曾经有一块金光闪闪的题有“斋匾”二字的匾额。

清朝乾隆年间,徽洲人程履吉耗资将青浦城隍行宫从雪葭浜迁入朱家角的镇中心。当时,程履吉对迁庙工程把关十分严格,购买的一砖一木都必须经他同意

才能定位和建造。在不长的时间里,原有的城隍行宫又增设了寅清堂、熙春台、凝和书屋、荷净山房、可娱斋等十二胜景,构成了方圆数百里特有的风景。

程履吉为了锦上添花,在最显眼的地方请人制作一块大金匾,取名“斋匾”二字,邀请镇上几位秀才前来献艺,谁知,秀才们的墨宝都被程履吉否定了。只听程履吉在自言自语:“这二个字写得太瘦了”,“这二个太肥了”,“这张的字怎么写得斜了”……几位秀才吐着舌头摇着头,一个一个地溜走了……

此时此刻程履吉想起进士王昶,出身朱家角的王昶当时已担任朝廷的内阁中书,他博学善文,书法秀丽。程履吉发出邀请,王昶欣然同意,程履吉拿出最好的宣纸,亲自去水井提水磨墨,但王昶写下二字后,程履吉还是摇摇头。王昶再写下二字,程履吉又摇摇头,王昶一连写五百次,程履吉连摇五百次头。在场的乡民有的伸伸舌头,有的为王昶打抱不平,王昶也直话直说:“程兄,鄙人文笔低下,但你只要在五百张纸中抽出任何两张,放在光下照看,二字都能重合,不差分毫的。”众人拿纸一试果然如此,都齐声喝彩。

程履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不向王昶打招呼。有个老人气愤之下拿起文房四宝全部扔进水桶里。这时,一个头戴草凉帽、身着土布衣、脚穿破草鞋的老人上前来打圆场:“好了,别闹了,我来试试!”众人见状肚子也笑痛,嘴也笑歪。这老人不慌不忙上前要了张宣纸,脱下草鞋往水桶里的黑水中蘸了蘸,刷刷写出刚劲有力的“斋匾”二字,程履吉一看大叫一声“好!”转眼一看,老人不见了。程履吉立即派出多人寻找,却毫无踪迹,“神仙!神仙!”大家欢呼起来。

神仙虽走了,但“斋匾”二字的墨宝却从此留在人间。程履吉专门叫人做了个大金匾,把神仙题字镶在上面,再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城隍庙戏台上方那圆旋形的顶部。

记录者:沈其荣 男 58岁 大学 民警
2007年3月采录于青浦沈其荣家

附记
本篇传说记录者在1961年5月听父亲讲述。

编辑:朱家角
沈万三献宝
性潮和尚与放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