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溪名人

席裕福


2012-12-12 来源:朱家角

把《申报》从英国人手里买回来——报业资本家席裕福


席裕福铜像

        席裕福,字子佩,朱家角人,祖籍江苏吴县洞庭东山,清末买办。兄裕棋,字子眉,两人皆精通英语。同治十一年(1872年)英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裕祺任经理。当时各省筹办水旱捐赠,以申报馆为收集捐款的集中点,款额有数万之巨,由裕祺经管出纳.帐目清楚,无一差错,因而声誉卓著,《申报》也办得甚为发达。后裕祺病故,在弥留之际,力荐其弟裕福任经理。裕福与裕棋一样,办事认真踏实。


申报馆旧影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席裕祺不幸因中风病故,弥留之际,向美查力荐其弟席裕福接任经理。此时裕福随兄在沪经商,董理书业,是上海商务总会会员,与美查也很熟悉,美查信任哥哥裕祺。裕福与裕祺一样,殚精竭虑,一丝不苟,把申报越办越好。宣统元年(1909年),美查因年事已高不愿久留上海,想早日回国,有意将《申报》转让。席裕福是个有雄心的报人,他目睹当时上海的报纸均为外人操纵,感到十分痛心,此刻美查急欲回国,愿将报社的产业全部出让,正是难得的好机会,当即决定“纠合有志之士,集资盘受该报”,以75000银元的代价,购买了申报馆的全部产权,从此《申报》由中国人自己掌握。


《申报》第一期创刊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当时《新闻报》由美国人福开森接办,与《申报》竞争激烈,发行数渐渐追上井超过《申报》。民国元年(1912年),席裕福当机立断,将《申报》转让给对办报有经验的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使《申报》成为上海最有影响的一张大报。

         席裕福返回故里朱家角后,创办珠安轮船公司,开辟朱家角至安亭的航班,衔接京沪铁路,便利商贾往返,对繁荣朱家角的经济起了很大作用。民国十八年(1929年)席裕福病逝于朱家角

         席裕福是中国近代新闻、印刷出版史上的光辉人物,有报业巨子之称,与史量才、狄平子、汪汉溪并称民国报界四大金刚。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英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裕祺任经理。当时各省筹办水旱捐赠,以申报馆为收集捐款的集中点,款额数万之巨,由裕祺经管出纳,帐目清楚,无一差错,因而声誉卓著,《申报》也办得甚为发达。后裕祺病故,在弥留之际,力荐其弟裕福任经理。精明干练的席裕福遂成为申报馆新任经理,由此开启了自己的事业,一路奋斗成为中国近代新闻出版印刷业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兴报纸竞争激烈,《申报》发行量也不断下降,广告收入一落千丈。席裕福经营《申报》业务已有十余年,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文化人。当时上海报纸全部为外国人操纵,他深感痛心,于是抓住机会,联合有志之士以75000元代价购得《申报》全部产业。1909年席裕福正式与美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转让合同,从此成为中国人自己的报纸。作为中国人自己办报的先驱,席裕福名声大振。

         为了顺应报业发展趋势,他锐意改革:增加篇幅,改单面印刷为白报纸双面印刷,报纸内容,加强评论,文章风格强调生动活泼、短小精悍;新闻报道开门见山,一目了然,並创办副刊《自由谈》,主要发表短小精悍的杂文和随笔、诗歌、漫画等,把文艺写作形式引进报纸,开创了中国报纸定期运用文艺形式办综合性副刊的先例。1912年,《申报》资产已由创刊时的1600两白银,增至12万两。民国元年(1912年),席裕福又当机立断,将《申报》转让给办报有经验的史量才。

        中国传统的榨油以油车作坊生产为主,出油率低、周期长、成本高。1904年(光绪三十年),《申报》老板,青浦人席子佩等集资7万两,购进苏州河南岸的宜昌路1号土地20余亩,从美国购进榨油机,建立“大有机器榨油厂”,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家机器榨油厂。



         在上海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生,1924年席裕福回归家乡朱家角过着平淡的生活。归乡之后,他眼见乡间交通尤其不便,独资开办“朱家角—安亭线”轮船。轮渡开通之后,得到乡里人民的交口称赞。

         1929年4月,席裕福病逝于朱家角,享年62岁。于右任亲题“子佩先生象赞”,称他为“报社之椎轮,书业之石宝;殁而不朽,功在图集”。席裕福对中国近代新闻印刷出版业影响深远,功绩不可磨灭。

编辑:朱家角
吴韫珍
夏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