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和民宅

圆津禅院


2012-12-12 

圆津禅院

  圆津禅院,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座落于漕港河边,为本镇著名古刹,寺内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名“娘娘庙”。结构小巧,佛像精雕细刻,光彩耀目,庄严肃穆。

  禅院成为名刹,主要是由住持通证和尚(又名语石)起,连续出了好几代精通书画的高僧,经六、七代主持精心收集,珍藏了不少名家字画;其中有宋刻“妙法莲华经”,明文微明手书“多心经”,董其昌等32人合写的“金刚经”,清代梁同书的行书卷等等。禅院成为一处重要的文物储藏所。明清以来,许多文人雅士慕名前来,禅院成了明清时期文人聚会之所,董其昌、徐乾学等诸多名人均来过禅院游览,题词。

  王昶亦为禅院撰写碑文“重修清华阁记”和“振华长老塔铭记”,并寄存了他著作的部分书板,及其他许多故物。清嘉庆年间由禅院九代住持觉铭撰写的“圆津禅院小志”,收录了许多匾联诗文,内有赵孟頫、董其昌的匾额;刘墉、梁同书、郑板桥、吴梅村等人写的对联;陆树声、诸嗣鄂、王昶等都有翰墨留存。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住持通证将寺院进行大规模修葺,修建了“亦峰居”、“漕溪草堂”、“墨花禅”、“息躬室”、“清华阁”、“那伽定处”、“舫斋”诸建筑,其中以“清华阁”最负盛名,它不仅是名人文士珍藏书画之处,而且环境幽美,登上清华阁远眺近望,珠溪胜景尽收眼底。西自淀山湖,南及金山,东至三汾荡,北眺西漾淀,“皆微茫见于云树之外,而村落之疏密,渔舟商舶之往来,得一览而尽之”,故有清华阁十二景之称。清华阁十二景为:“曹溪落雁、帆收远浦,网集澄潭、淀峰西霭、秧渚北浮、木末清波、柳荫画舫,井市长虹、慈门杰阁、人烟绕翠、竹木连云、殿角鸣钟”。概括了本镇各处景点,实际上是登上清华阁总揽朱家角镇上十二景。其中“井市长虹”即指放生桥,慈门杰阁为本镇大刹慈门寺一景;秧渚北浮指镇北西漾淀,这一带原为明初豪富沈万三旧居,后沈万三为洪武藉没。陆庆臻咏清华阁十二景诗中有“直北水爆爆,西秧沈氏田,旧朝豪姓地,今日劫灰烟。”之句。

  圆津禅院内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毁于兵级之祸,部分为寺内不肖僧徒偷出变卖。至解放时,珍品已经不多,后大部分为江苏省文管会接收,收藏于江苏省及苏州市博物馆,少数保存在本县博物馆。五十年代初,禅院被拆,现还保留有王昶所撰“重修清华阁记’、“振华长老塔铭记”,及沈光莹撰“重修大殿记”石碑,成为禅院遗留下来的仅有文物。

编辑:Admin
慈门寺
席氏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