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021-59240077

朱家角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八章 高颜值打造宜居环境

2021-12-10 来源:朱家角人民政府

一、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一)完善水环境治理
完善水环境治理机制。持续加强河长制、湖长制管理,率先建立河长制智慧河湖监管体系,加大二级水源保护区监管,完善预警处置机制,完成市级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创建任务。
全面提升水体品质。继续推进断头浜整治、坝基清拆、河道轮疏等整治任务,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深化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推进污水分片收集集中处理,实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推进有条件的村庄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打造水岸生活空间。加快落实淀山湖、大淀湖、三分荡和淀浦河的岸线贯通或开放,争取还岸于民。研究规划漕港河两岸景观,逐步形成连接朱家角和环城水系的亲水长廊。
(二)完善土壤环境治理
加大重点空间土壤治理力度。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推进土地资源治理,规范农膜、农药包装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优先实施耕地和水源保护区土壤保护,集中力量联合开展交界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和预防新的土壤污染产生。加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堆放点)排查和整治。
优化农用地管理方式。根据土壤污染现状动态调整种植作物品种,加强对严格管控类土壤的用途管理,有序推进轮作休耕。研究和争取更加有利的支持政策,引导扩大绿肥种植和使用面积。
(三)完善大气环境治理
加强大气污染物源头治理。加强建筑业监管,实现新供应地块100%实施装配式建筑,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及裸露土地和运输扬尘污染的控制,对符合要求的在建工地全部安装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逐步推进工地降尘喷雾的使用。加强对餐饮业大气污染的监控管理,强化秸秆焚烧、露天垃圾焚烧的执法监管和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的监管。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坚决淘汰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量大、工艺落后的产业,降低一次能源使用比例,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二、巩固三大治理成效
(一)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引导群众不断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共同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动态消除新增违法建筑,推进无违镇、垃圾分类达标示范镇创建。研究完善“夜经济”长效管理,全面有效规范经营行为,在最大限度释放活力的同时,保障城市的市容环境秩序。进一步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加快推进青西地区生活垃圾转运站等工程,完善大件垃圾、电子垃圾、厨余垃圾等末端处理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促进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有效衔接,形成长期、稳定、可靠的处置方式,建设两网协同回收处置点。探索建设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基于图像识别、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化。
(二)创新环境管理机制
探索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以具体成效为依据,进一步争取市、区对朱家角承担粮食主产区、纯农地区任务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实践区域合作构建公平合理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
积极争取实践排污权交易制度。主动对接排污权交易规则,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积极探索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加强环境污染动态监管。积极争取率先实践在线环境监控设施并联网,实时监控水体、土壤、大气环境,实现24小时监测以及动态管护。研究打造智能环境监管中心,集中展示、管理区域环境变化情况。
(三)继续推动绿色发展
积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结合打造绿色农业示范区,做大做强精品生态农业,确保化肥、农药总量稳中有降。进一步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实现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废弃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100%。
积极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强化合同能源管理,加大新能源、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打造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评价和绿色制造工艺推广行动。
积极促进服务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新供应地块100%实施装配式建筑,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综合改造,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推进绿色公共出行,推进纯电动公交车更新和公共充电桩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构建“环境情况社会知悉、环境保护广泛参与、环境问题共同解决、环境服务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加快生态项目建设
围绕生态环保治理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短板,加快推进一批生态项目,确保环境质量稳步改善。重点打造公共生态绿地、开放空间,推进沈巷社区文化体育公园新建项目、泰安文化体育公园新建项目,将居民生活品质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依托生态廊道,建设更多样的网络化林地空间,增加林地规模。以公园和绿道建设为重点,构建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新江南风景体系。

表5  生态环境类项目情况表

编辑:朱家角
第七章 高效率提升社会治理
第九章 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