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021-59240077

朱家角的桥文化

九峰桥

2012-12-12 

  九峰桥横跨在珠溪镇南三里处的南漕港河上,俗称酒坊桥,也称庆安桥。此桥相传由行脚僧募建。因年久失修到清乾隆三年(1738年)已倾圮,过桥行人非常不满桥倾之不便,珠溪善人周世昌私人捐款重建九峰桥。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青浦知县黄潼鲤为董事,夏传诗、吴鸿章、周钟、曾象贤、王史等又募款修建。九峰桥下的南漕港,汇泖湖、莲湖之水东流,又是当时运送漕粮的主要通道,且桥又处于娄县界边,对于沟通两邑陆上交通和方便沈巷镇、南漕港周遍村落行人往来,起非常大的作用。周世昌重修九峰桥后,当时青浦知县周隆谦题曰:“并受其福”。以表彰周世昌的善举。
  九峰桥为长36米,宽4米,高有7米的三孔石桥,因登桥可眺九峰,故名九峰桥。九峰桥飞虹于水流湍急的南漕港上,巍峨挺拔,直到今日仍然是镇南端一景。周世昌重修九峰桥时,在桥侧构建桥亭,亭边凿井,为供行人休息,观景,可谓一番苦心,为民想得周到。九峰桥桥柱上镌有东西两副桥楹联:“九峰秀列飞虹畔,三泖澜回古渡头。”“雁齿凌波宏利济,龙舸泛舟永安澜。”这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青浦知县黄潼鲤所题,既点出九峰桥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也表明自己为官一任期间重修九峰桥,旨在给当地百姓带来利益和安宁。可惜随着漕粮运输的改道和珠溪北市的逐渐兴旺,九峰桥周边渐渐萧条起来。现在人们所见的九峰桥跃然威猛气韵犹存,但桥亭、石井等人性化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了。
  关于周世昌重建九峰桥的善举,《珠里小志》载周隆谦《重建九峰桥记略》给予极高的评价,文中详细记下当时周世昌“所用钱以缗计三千二百有奇,役以庸计者一千一百有奇。”周隆谦说,周世昌是普通的本地百姓,仅靠家有百亩田地,并不是本地大户人家,但他能将节衣缩食积余的钱,完成了重修九峰桥这件事,解决了本应为专管部门的任务,我赞许他的好义之举,乐意为这件事撰文。这本来清楚不过的事,但其中发生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珠里小记》杂记卷有详细记载,周世昌出钱二千两,重建九峰桥,在桥旁筑亭凿井。但亭井的地基是邻里郑师清的产业,周世昌曾动员郑师清捐助,郑最初允诺了。桥建成二年,郑争夺控制权,攀附了巡差官,然后假传命令,并且毁亭塞井。知府不明真相,批令周世昌在自己田中重建亭井。当时巡抚庄有恭正好新上任,周世昌就前去以理申诉,庄巡抚将几位青浦知县请去讯问、调查,当他了解情况后,非常气忿,怒叱道:“周世昌建桥是为了解决行人走过倾桥的不便,造亭凿井是为了便利行人或体弱者过桥,有关部门应当体恤成全他,好好帮助这种想要做善事的义举。像这样本末倒置,善恶混淆,简直使人们去防备那些做善事的,而大家去趋附恶劣的行为。”随即知县押令郑师清在原址修复桥亭,将亭井复挖出水,并限十日内竣工。庄巡抚还令知县亲往勘验并报明情况。郑师清和差官们只得照办。这件事处理得大快人心,不但世代人口耳相传,且文字记载于《珠里小记》。周世昌义举造桥,既传承了珠溪人以造桥、铺路为善的好传统,也影响后人以做善事为荣的好风气。
 

编辑:Admin
龙安桥
永丰桥(咏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