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021-59240077

朱家角的“雅号”(4)

2021-12-28 来源:逛青浦

素有“上海最早的商贸码头”之称

从高楼林立的市区,来到位于淀山湖畔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民间藏书之乡、都市水乡朱家角,诚如穿过时光隧道,百年上海的历史画卷扑面而来。湍急的漕港河,吟唱着上海悠远的历史。伫立放生桥头,心情豁然开朗,水清天蓝空气清新;看千栋明清建筑傍水而立,古老长街沿河延展;徜徉于上海十大特色商业街——北大街上,百年老店鳞次栉比,青石板路古风犹存;登“江南第一茶楼”,古镇水道尽收眼底,高梁翘檐古意盎然;漫步“昔日南京路”,豪门大院气度非凡,中西合璧充满活力;泛舟于宽阔的水巷,看“小桥、流水、人家”,这里古朴、恬静、幽远,犹如一幅海纳百川的“清明上河图”历史长卷,“魅力、实力、宜居、宜游”,真正谱写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据史料记载,朱家角是上海工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完成了从朱家村落到朱家角集市的逶迤转变。而贯穿于整个朱家角的漕港河,当地人称之为“漕港滩”,与“上海滩”有着某种默契。而依河而筑的北大街,得益于水路运输的便利,店铺林立,前店后工场,商业日盛,烟火万家,成为上海首批冒险家的领地和创业家的热土。
米市兴起,象征朱家角的商业繁荣。北大街沿河的漕港河上米船络绎不绝,米行林立,苏浙沪长三角地区都要摇船到朱家角北大街,看这里的米市牌价,俨然成为米市的“信息中心”“价格枢纽”。朱家角盛产的“青香薄稻”大米,成为全国米市的“领头羊”,并作为贡品,身价百倍。朱家角北大街上的米市,每逢稻谷登场,最高峰每天交易量达二三万石(约1500至2250吨),可谓人潮涌动,商人云集。


米业推动了其他衍生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码头的建立,像昆曲、京剧、评弹、茶馆、酒肆汇集,而文人墨客、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积聚,它们相互影响,融为一体,呈现了朱家角的海纳百川、“夜市闹如白昼”的生动繁华景象。同时,文化独特的软实力,又推动了朱家角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南货业有恒大祥、宏大、涌源来等;茶食业有雪香斋、涌顺昌等;绸布业有永泰元、恒大、高义源等;百货业有广生祥、全丰洽等;国药业有童天和、张广德等;酿造业有鼎义顺、涵大隆、义成泰等;腌腊业有顾义隆、大盛等;地货业有东来升、恒茂等。商号中既具有经营特色商品的百年老店,又有上海、苏州、杭州大店名店的分号。北大街上经营的特产,如清水梅皮、玉露柿霜、麻酥糖、豆腐干、爆鱼等,素享盛誉。工业、手工业、钱庄、典当、金融业、碾米厂、油脂厂、发电厂、邮局等,星罗棋布。而北大街上涵大隆酱园生产的双套晒油,在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一举获得金质奖。

后记: 朱家角镇宽松的文化氛围,幽静的水乡环境,造就了读书做学问的风水宝地,“商气”的形成,促进了“文气”的产生,海纳百川,文儒荟萃,形成人才辈出,蓬勃向上、繁荣兴旺的文化局面。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金山的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朱家角的民俗文化与经济生活相结合,颇具地域特色和经济特点,既体现了市井气息和商品经济的色彩,又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使朱家角的江南文化,凸现出多元化和丰富性。古镇的民俗文化与经济生活相结合,颇具地域特色和经济特点,既体现了市井气息和商品经济的色彩,又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使朱家角的江南文化,凸现出多元化和丰富性。

编辑:朱家角
新年,从古镇的第一缕阳光开始
朱家角的“雅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