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上海最早的大码头

2012-12-27 

少外来投资者纷纷涌入朱家角这块“风水宝地”,耕耘着“投资热土”。

 

  米市崛起,百业兴旺
  米市兴起,象征朱家角的商业繁荣,在北大街一跃成为百业之首。北大街沿河的漕港河上米船络绎不绝,米行林立,苏浙沪长三角地区都要摇船到朱家角北大街,看这里的米市牌价,俨然成为米市的“信息中心”、“价格枢纽”。朱家角盛产的“青香薄稻”大米,成为全国米市的“领头羊”,并作为贡品,身价百倍。朱家角北大街上的米市,每逢稻谷登场,最高峰每天交易量达二三万石(约1500至2250吨),可谓人潮涌动,商人云集。
  北大街上的米业,成为万业之本,推动了北大街其他衍生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码头的建立,像昆曲、京剧、评弹、茶馆、酒肆汇集,而文人墨客、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积聚,它们相互影响,融为一体,呈现了朱家角北大街的海纳百川、“夜市闹如白昼”的生动繁华景象。同时,文化独特的软实力,又推动了朱家角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南货业有恒大祥、宏大、涌源来等;茶食业有雪香斋、涌顺昌等;绸布业有永泰元、恒大、高义源等;百货业有广生祥、全丰洽等;国药业有童天和、张广德等;酿造业有鼎义顺、涵大隆、义成泰等;腌腊业有顾义隆、大盛等;地货业有东来升、恒茂等。商号中既具有经营特色商品的百年老店,又有上海、苏州、杭州大店名店的分号。北大街上经营的特产,如清水梅皮、玉露柿霜、麻酥糖、豆腐干、爆鱼等,素享盛誉。工业、手工业、钱庄、典当、金融业、碾米厂、油脂厂、发电厂、邮局等,星罗棋布,首开上海经济、商贸之先河。而北大街上涵大隆酱园生产的双套晒油,在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一举获得金质奖。
  昔日,北大街的这头是上海青浦,北大街的那头是江苏昆山,连接两地的是上海地区最雄伟大气的放生桥,它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这座五孔古石桥,沟通了漕港河两岸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既是实用的交通工具,又具豪迈的浪漫气质,促进了北大街商业的繁荣昌盛。如诗为证:“长桥驾彩虹,往来便市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
  从“漕港滩”到“上海滩”,从北大街到南京路,演绎了上海城市商业、商贸发生、发展、繁荣、繁华的历史,也体现了一脉相承、开拓进取的上海城市精神。

编辑:Admin
细品古镇朱家角
朱家角大米-青角薄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