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021-59240077

细品古镇朱家角

2012-12-28 

  到上海旅游,如果不去一次水乡古镇朱家角,领略一下那里江南水乡的风华古韵、确实是一种遗憾、说来惭愧,我身居上海,却一直没有去品味一下身边的古镇。我决定这次去古镇。一定要好好端详一下她。我从市区乘旅游大巴,沿着318国道一路西行,不知不觉远离了大都市的繁华和喧嚣。公路两侧,渐显河港交错。空气湿润润的,蓝天绿树间,陆续显现出几个现代化集镇,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古镇未家角到了。
  
  北大街和百年老店
  
  我径直先去旅游公司拜会雷家麟老先生,82岁的他是原青浦区人大常委,政协常委、区工商联主委。雷先生已经早早在旅游公司门口等候我了。胖乎乎的他满面红光,精神矍铄,两条弯弯的寿眉,更显慈祥-他一边带我走一边像老师检查作业一样问:“上次我送你的几本书看过了吗?”那是不久前他托人送给我的一本清嘉庆二十年的镇志《珠里小志》和三本区政协编撰的《青浦文史》,我如实回答,确实“啃”过一遍了。他说:“看过就好,看过就好,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朱家角。”
  朱家角古镇依偎着宽宽的漕港河和她的几条支流。黛瓦民宅,沿河而筑,形成9条老街,大大小小三十多座古石桥,把小街又连缀成鲜活生动的一片。朱家角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已形成集市。宋元时期已是“烟火万家,商贾云集”了。到明清时期,朱家角因为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成为江南著名的商业重镇。现在古镇开发旅游景区0.6日平方公里,仅占古镇面积的约四分之一。
  雷先生带我先去游览朱家角最热闹的明清街——北大街,说它是“大街”,其实最宽处不过三四米,有的地方仅有两米宽,称为“一线天”。大街两边都是清代建成的砖木结构小楼,滴水檐几乎能伸手相握。石板街面、街道弯弯曲曲,视觉最远处,不到50米。雷先生告诉我,这条街是沿河而建的,所以形成弯道,依次有轿子弯、弥陀弯、三阳弯,经常给人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北大街两边,一铺一店面,家家店堂布置得古色古香,各具特色。街上面馆、饭店,茶楼比比皆是,门前飘拂着彩色“百脚旗”招徕顾客;空气中弥漫着粽子、扎肉、熏青豆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竹编坊、绣品店、水墨画廊正有能人在一边演示一边和买家讨价还价。我想,这也许就是书上写的”长街三里,店铺千家”吧。游客人头攒动,令人由衷赞叹:好一幅古镇繁华市井图啊!
  雷先生说:“游览北大街,千万别错过街上的百年老店。”旋即他带我走进古朴的涵大隆酱园。雷先生说,朱家角的店员典型的是“前店后作坊”,涵大隆前厅是商销,过去后面是作坊、晒场,有八百多平方米,涵大隆的日晒酱油、玫瑰腐乳……都是自制的,日晒酱油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过金奖。可惜,我现在看到的大晒场已改造成一片亭台楼阁的景观了。在店堂里我看见一处奇景一—百年老房柱上竟长出茁壮的一枝绿芽,据店里职工说,这枝绿芽春发秋枯,已有两三年了,我不禁绐它拍下倩影,以为这是古镇焕发青春的奸兆头。
  时间将近中午时,雷先主建议去百年老店茂林馆(现名茂荪馆)用餐。我们点了几只河鲜小菜,雷先生说到这里用餐,一定要点一盘红烧鳝丝。以前茂林馆最有名的呈鳝奥面,他家有特殊的烹制法,鳝丝浇头是油焊过的,面汤是鳝骨熬成的浓汤,鳝奥面鲜香滑爽,以前上街吃上一碗鳝奥面是莫大的享受。镇上现在还有“许永顺”、“长兴馆”、“一亨馆”等都是百年老店。而且各具特色。
  饭后,我们登上百年老茶馆——俱乐部茶楼,现名叫江南第一茶楼。茶楼一面临河,一面沿街,有二百八十多平方米。几十只方桌铺满楼面。我刚倚窗就座,便发出一声惊叹:啊!没想到这里竟是饱览水景的极佳之处。等我缓过神来疑惑地问:“茶楼这么大,茶客能坐得满吗?”三杯香茶下肚,雷先生更精神了,他告诉我:江南水乡人有喝茶的习俗,本地人叫“吃茶”。当年朱家角镇上有大小茶馆二十多家,其中俱乐部茶楼最大。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开张,八点钟之前,茶楼和茶馆就成为当地居民、商人、农民、渔民和各种工匠、艺人的集散中心,他们在这里喝茶聊天,小贩穿梭其间,叫卖早点。茶客互通商业信息、洽谈生意,传播市井闲闻趣事,详说百样是是非非,人声鼎沸,烟雾缭绕,人称百口衙门和民间新闻中心。八点钟左右,茶客们都回去忙各自的营生,茶馆便清静下来。俱乐部茶楼因为位置在北大街上,又临漕港河,楼下还有浴室、点心店,所以茶客特别多,中午、下午也人声鼎沸

编辑:Admin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
朱家角:上海最早的大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