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宋、元时期,朱家角地区已形成集市,后因水运方便,商业日盛,逐淅形成集镇,至明万历年间遂成繁荣大镇。清代以后,在为青浦县西部的贸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业之盛已列为青浦县之首,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
  宋如林在清嘉庆《珠里小志》序中描述道:“今珠里为青溪一隅,烟火千家,北接昆山,南连谷水,其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过是里者,群羲让耕、让畔之风犹古。而比户弦歌不辍也。虽高阳里、冠盖里媲美可也。”至抗日战争前,镇上商贾去集,人烟繁盛,以北大街、大新街、漕河街为商业中心,从一里桥元号油厂至东市街梢,街长三里多,店铺千余家,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之誉。
  民国时米市极盛,青角薄稻米名闻遐迩,其时漕港两岸的米厂、米行、米店就有百多家。每届新谷登场,河港几为米船所壅塞,其盛况可见。加以镇上商业行业齐全,网点遍布,货源充沛,营业兴盛。

造福乡里纪实
(一)修路造桥(原载《民国青浦县续志》卷五 卷二十四)
惠安桥--跨张汀港俗名张汀港桥光绪三十二年珠街阁镇绅蔡承烈捐资重建;石四里桥--在三里桥东光绪三十三年建宣统三年镇绅蔡承烈捐资重建;石三里桥--光绪三十三年里任蔡承烈捐资重修;石一里桥--光绪间屡由里人蔡承烈捐资修理石墩木面。
江苏省铁路公司成立珠里蔡一隅承烈投资最钜光绪三十四年苏嘉路与沪宁路接轨奏准有案矣,承烈以铁路营业重在转输珠街阁产销米油额甚钜谋自松江筑支路至镇展拓至安亭与沪宁接轨因条陈其议公司韪之派员测勘路线卒以河港纷歧工程过钜未果。
(二)化解兵灾保平安(原载蔡其恕,蔡其敏手稿83年) 民国十三年(1924年)齐卢内战时过境军队向镇公所勒索军饷否则抢 劫全镇由蔡一隅独资应付方免此劫。 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军兴过境军队也由蔡一隅独资接待确保了 地方平安。
(三)赈济难民(原载蔡其敏手稿83年) 1932年一二八凇沪战役时外乡难民数百人来镇避难蔡一隅在一隅小 学设收容所赈济三个月分文不收难民离去时跪拜而别。

  清末,公立、私立学堂相继创立。私立学堂最早是位于朱家角的一隅小学,宣统元年1909,由朱家角蔡承烈损资创立...   青浦最早的油坊由蔡念勤于1850年创办在朱家角金家桥(野猫洞)。最大的油坊为元号油坊,由蔡承烈于1880年创办...   青浦最早的混凝土拱桥,在朱家角镇珠溪园内。建于1930年,设计人蔡其敏。宽3米,长10米。还有两座同样的...
都市水乡朱家角 宜居城市新典范 上海朱家角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朱家角漕平路23号 服务热线:021-59240077 传真:021-59240055
沪ICP备05017030号 [返回]